
Wildlife Ecology Lab.,
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, NCYU
研究方向及主題
本研究室以野生動物的生態學、經營管理及保育為主要研究方向。目前主要研究題目有:
玄彩蝠(Kerivoula furva)的生態學:
玄彩蝠於1998在台灣首度發現,但至2017年才發表為新種。以蜘蛛為主食。早期認為其以竹洞或竹子裂縫為棲所,然而近年來發現其經常性的以小群(1-13隻)利用捲曲的芭蕉新葉為棲所,但目前其對棲所的選擇或利用及彩蝠的生態學相關研究闕如。本研究室希望透過長期的研究,來了解彩蝠的族群生態及棲所選擇。 (合作單位:特生中心)
石虎(Prionailurous bengalensis chinensis)的分布及生態學:
石虎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「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」,目前已知族群主要分布在苗栗到南投之間的淺山地區。目前石虎的地理分布及生態需求等資料仍嚴重缺乏。本研究室主要針對南投地區的石虎進行分布調查及預測,並探討其棲地利用情形。
(合作單位:特生中心、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)
鼬獾基礎生態學及鼬獾狂犬病研究:
鼬獾自2013年7月檢驗出狂犬病陽性案例以來,已發現超過450個陽性案例,最近更有5例白鼻心感染狂犬病的案例。本研究室主要針對鼬獾的基礎生態學,探討其活動範圍、不同個體活動範圍的重疊程度、移動距離、遷徙、生殖生態等,提供狂犬病防疫之參考。
(合作單位:屏科大、台南大學、林務局、防檢局、特生中心、美國NWRC)
台灣葉鼻蝠的休眠生態學:
台灣葉鼻蝠是目前發現會使用冬眠的蝙蝠中體型最大者,其冬眠行為及冬眠洞穴的選擇與其他冬眠性蝙蝠有很大的差異。台灣夏季高溫且潮溼,但台灣葉鼻蝠仍經常性的使用日休眠。本研究室探討亞熱帶地區蝙蝠的休眠利用及休眠生態學,尤其對生殖狀態對休眠利用的影響、以及幼體發育過程休眠能力的演化有高度興趣。
其他:
本研究室涉略的研究題材尚包括外來種的經營、動植物交互作用及長期監測等。
研究計畫
106年度
森之歌-世界環境日環境生態教育活動 (嘉義縣政府)
鼬獾狂犬病防疫帶及野生動物免疫計畫 (農委會防檢局)
卓溪森林遊樂區生物資源調查 (農委會林務局)
玉山國家公園楠溪林道蝙蝠及中大型哺乳類監測 (玉山國家公園)
105年度
台灣彩蝠的棲所選擇、休眠使用及社會組成 (科技部)
鼬獾生態學暨狂犬病防疫帶建立之評估 (農委會防檢局)
森生不息-世界森林日環境生態教育活動 (嘉義縣政府)
委託野外投放狂犬病口服疫苗之餌料 (農科院)
104年度
鼬獾基礎生態學研究(農委會防檢局)
南投地區石虎分布調查及保育之研究2/2(林務局南投林管處)
103年度
鼬獾基礎生態學研究(農委會林務局)
南投地區石虎分布調查及保育之研究1/2(林務局南投林管處)
推動石虎友善棲地計畫(觀察家產學合作)



